文章来源:重庆日报客户端
重庆构建涉外教育服务体系 在册国际学生来自137个国家和地区
日前,重庆市教委、市政府外事办、市公安局联合印发了《重庆市幼儿园、中小学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管理办法的通知》,进一步规范国际学生招收、培养和管理工作,为国际学生在渝学习提供便利,扩大重庆(重庆外教招聘)教育对外开放,提升重庆教育国际化水平。目前,我市有哪些学校招收国际学生?这些学校的教学模式与普通学校又有哪些不同?连日来,重庆日报记者进行了走访。
涉外办学形式主要有四种
学历生占比达72.4%
“自9月入学以来,兄妹俩很快就适应了这里的学习生活,特别是老大还能继续学习‘德语3’课程,他别提有多开心了。”今年来渝工作的史密斯终于放下了心中的大石。
史密斯的两个孩子就读于重庆市诺林巴蜀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正是我市涉外教育服务体系的“成员”之一。
据介绍,我市主要有四种涉外办学形式。一是外籍人员子女学校,重庆现有诺林巴蜀、耀中国际学校两所。二是经备案可以招收国际学生的普通中小学,现已备案了131所普通中小学。三是高中阶段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包括重庆市南开中学校、重庆实验外国语学校在内,重庆有13所普通高中,与国外高中合作开设了高中阶段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引进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境外课程。四是国际化特色民办学校,如重庆巴蜀常春藤学校、重庆德普外国语学校等,注重双语教学和学生国际视野的培养。
市教委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我市已构建起较为完善的涉外教育服务体系,为在渝工作、生活的外籍人士提供多元化的国际教育选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为重庆建设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提供了支撑。据统计,2020—2021学年,我市在册国际学生来自137个国家和地区,学历生占比达72.4%,比2013年提高22个百分点。
开设各种特色课程
让国际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红色围巾、橙色围巾、和蓝色围巾每条4美元,每种颜色买2条,一共要花多少钱?” 在重庆耀中国际学校小学三年级教室里,40多名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分别拿着小白板席地而坐,一名外籍教师正在用英文讲解数学例题。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名教师在白板上画了六个格子分别代表6条围巾,并在每个格子中填上围巾的颜色和价格,引导学生理解乘法的原理。
记者了解到,我市两所外籍人员(外籍人才)子女学校均采用外国教育教学模式,学段涵盖学前教育、小学、初中和高中。以重庆耀中国际学校为例,该校小学阶段学校采取“学习共同体”的教学模式,每个年级为一个学习共同体,配备两名中国教师、两名外籍教师。上课时,通常前半节课由教师统一讲授知识和方法,后半节课学生则会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在普通中小学就读的国际学生,则是和本地学生“同上一堂课”。四川外国语大学附属小学校校长章光虎说:“为了让国际学生尽快跟上学校的教学进度,我们引导国际学生与本地同桌结‘对子’,在语言、生活等方面互帮互助。不少学生毕业时不仅能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重庆话也说得很棒,成了名副其实的重庆通。”
此外,为了让国际学生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不少学校还开设了各种特色课程,让他们“读懂中国”。
沙坪坝区滨江小学就开设了特色课程“厨艺百花园”,要求学生“六年学会十二道菜”。今年刚从该校毕业的美国学生吉昂娜和越南学生甘丰瑜就特别喜欢厨艺课,学会了做川菜、浙菜。“我最喜欢可乐鸡翅,在家还会做给父母吃。”吉昂娜说。
诺林巴蜀外籍人员子女学校还设立“星雨戏剧工作室”,邀请重庆川剧院青年演员周星雨定期走进学校,和孩子们交流,并组织学生参观重庆川剧博物馆,观看川剧表演等。“川剧实在太酷了,无论是服装还是演出时的动作,我也要学习川剧。”学生Escher说。
进一步优化完善我市涉外办学结构和布局
“近年来,重庆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入驻,在重庆生活学习工作的外籍人士也与日俱增。”市教委国际处处长李斌表示,目前,我市正着手发展国际化教育,提供与开放环境相适应的教育公共服务。
比如,今年3月市教委出台了相关文件,对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举办者主体进行了放宽,同时进一步明确了外籍人员子女学校设置标准等。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我市涉外办学结构和布局,以提供优质的、多样化的国际教育服务。”李斌说,同时,不断提升中小学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国际理解教育人文素养,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且具有国际视野的新时代青少年奠定坚实基础,促进我市迈向更高水平、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教育对外开放,营造良好的外商投资环境和高端人才引进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