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云南网
倒计时5天!汇聚国际人才,共同圆梦云南
这是一场人才的风云聚会——第六届云南国际人才交流会,大幕将启。大会期间将开展“引才入滇”“汇才兴滇”“聚才强滇”三大专题系列活动,充分展示和推介云南人才政策、人才需求、人才成果和爱才、育才、引才、用才的良好人才生态。
近年来,云南大刀阔斧推动产业转型和科技创新,以改革破题、创新制胜、建优生态,让人才有了驰骋的广阔疆域。跨越发展的彩云南,比任何时候都更渴求人才、渴望创新。
“英雄各有见,何必问出处。”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云南的发展离不开顶尖人才潮头冲浪,不论对方来自哪里,只要能为云南作出贡献,云南也定将全力支持。
一直以来,云南省按照“不断创新人才引进方式,完善健全外专引智服务平台及配套措施”的工作思路,着力打造外国专家助力云南创新新模式,为云南发展注入“国际范”,走出了一条“接地气,有人气,国际化”的新模式,外国人才服务与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引智环境不断优化,有力助推了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近年来,云南省始终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理念,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不断加强引进外国人才工作,聘请了一大批外国专家来滇创新创业,促进了云南省对外交流与合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特殊贡献。
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外国专家学者,与云岭各族儿女共同投身现代化建设事业,挥洒汗水,传播友谊,书写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部分在滇外国人才与云南结下的那些“不解之缘”:
德国专家 迈克尔·海尔曼:
行走在云南公益路上的德国“愚公”
愚公移山是中国历史上家喻户晓的故事。面对大山的阻隔,愚公以自己乐观向上的精神,不畏艰难、子孙相继、挖山不止,一锤一锤敲掉面临的困难,一锄一锄挖出前行的道路,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在中国云南,也有这样一位被称为当代“慈善愚公”的外国人。多年来,他走村入户,向群众宣讲艾滋病防治知识;他四处筹集资金,努力让更多的农村贫困儿童享受到良好的学前教育;他积极与环保部门、学校进行合作,只为倡导绿色和低碳。他就是迈克尔·海尔曼,一个投身慈善和公益的德国男人。
美国专家 林登:
站在喜洲 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三里屯之外的中国
1984年的夏末,22岁的林登走进了完全陌生的中国。如今,林登已经是云南大理喜洲镇喜林苑的创始人。
在喜洲镇,喜林苑酒店的周围是大片的田野。春天,金色的油菜花开,夏天是翠绿的麦田。春种、夏管、秋收、冬藏,几千年不变的农业四季歌和这里的白族本土文化、扎染艺术、建筑艺术交汇,与夹沙乳扇、喜洲粑粑等当地美食香气交融,在林登的眼里,这里就是北京三里屯之外,最真实的美丽中国。“我们很有成就感,可以带动一个村子。我希望我们可以把大理户外的活动开展起来,把来到大理的游客,带到盆地之外的地方。将石宝山周围的村落连接起来,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外国人更加了解中国的文化内涵和中国人的智慧,同时保障把更多的收益留给当地人,和他们一起成长!”
日本专家 中村彰宏:
虫虫世界里寻找自然密码的“老男孩”
粉红色的兰花螳螂趴在鹅掌柴的绿叶上优雅从容,机敏的版纳丝蝽寄居在蜘蛛丝网上来去自如,黑黄斑纹交融的金裳凤蝶骄傲地在阳光下翩然起舞……如果说,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是北回归线上绿洲,那么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就是这片绿洲上最璀璨的宝石。
在这片面积达1125公顷的公园里,收集有12000多种活植物,建有38个植物专类区,还保存着一片面积约250公顷的原始热带雨林,这里是渴望亲近自然的游客非常喜爱的旅游目的地。但是,在植物学家和动物学家眼中,这片广袤的美丽当中还蕴藏着太多关于自然的秘密,来自30多个国家的研究人员和近300名研究生在这里做观察、做记录、做研究,寻找自然的密码。中村彰宏就是其中的一员。
加拿大专家 如意:
同学们称她为“加拿大妈妈”
很多年前,一个加拿大小女孩在书本里读到了一个故事。一个名叫亨利·诺尔曼·白求恩的医学博士,曾经率领一支医疗队来到中国进行战地救治,4个月里,行程750千米,做手术300多次,救治了素昧平生的大批伤员。那一天,5岁的小女孩在心里悄悄种下了一颗种子:去做一个像白求恩一样的国际志愿者,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帮助更多的人。她告诉自己的母亲:“将来我要到中国。”
2005年,热爱中国的Rouhieh成为了云南财经大学外籍教师。除了日常上课,还在翠湖周边主持开设英语角,她的真诚赢得了同学们的信任和尊重,同学们亲切地称她为“加拿大妈妈”。过去大家习惯性把她的名字翻译成罗西,而现在她最认可的中文名字是"如意",既是英文名字的谐音,也有中国文化“万事如意”的美好意蕴。
巴基斯坦专家 朱克伦:
他是云南人的好女婿
黝黑的皮肤、幽深的轮廓,爱笑的眼睛,来自巴基斯坦的朱克伦对云南有着特殊的感情,因为这里是他到中国的第一站。
2013年朱克伦获得中国政府奖学金,进入昆明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攻读环境生物学博士,2016年被评为“昆工文化交流使者”,优秀毕业留学生。朱克伦的博士研究方向是微生物和病毒,那时,他专注于HPV分子流行病学及其在云南省10个主要民族中的基因型分布,并和研究小组一起对贫困少数民族妇女免费进行了超过25000次的HPV基因分型测试。这个项目的研究成果,为云南省不同地区HPV流行率和基因型分布的详细流行病学估计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法国专家 克莱尔:
与云南恐龙结缘的古生物学博士后
2016年,克莱尔在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获得古生物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中生代恐龙的形态学、支序系统学及生态学。2017年到2018年曾先后担任博物馆助理教授、巴黎霸王龙展科学顾问、香港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恐龙生态学慕课科学顾问等职。
2019年3月,克莱尔来到具有“古生物王国”之称的云南,在云南大学脊椎动物演化研究院开展自己的博士后研究。云南省及其周边省份、相邻国家赋存古脊椎动物化石资源,且具有重大科学意义,一直被国内外科学界和媒体高度重视。云南大学脊椎动物演化研究院立足地域地质资源优势,面向国际科学前沿,定位建设云南省自己的脊椎动物学演化研究中心和自主创新中心。从那以后,这位法国女孩的脚步遍及云南深山,和云南的侏罗纪恐龙化石结下不解之缘。
尼日利亚专家 查尔斯:
做中非科技交流合作的使者
黝黑的皮肤、宽大的脸庞、魁梧的身形,今年41岁的尼日利亚人查尔斯有着非洲人的鲜明特征和长相,外表看似粗犷的他却在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从事一份及其精细的科研工作——动物遗传学研究。多年来,在中国,在云南,查尔斯不仅是一位硕士研究生导师、一位外国科研专家,更是中非科技交流合作的一名友好使者。
2011年,查尔斯来到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攻读遗传学博士,四年后,他顺利取得博士学位。正当查尔斯对未来的发展去向摇摆不定时,中国科学院国际人才计划的一份研究基金向查尔斯抛来了橄榄枝,他留在了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工作,担任助理研究员。而在2017年,查尔斯又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良好的科研环境和政策让查尔斯安下心来,在云南开始了自己的科研生涯。
美国专家 江子渊:
金沙江边的美国果农
在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完成了博士学位后,美国人Jonathan Teichroew 带着妻子和两个孩子,来到了中国云南金沙江边的小镇定居。他的中国名字叫江子渊,朋友们喜欢叫他“江博士”,他在金沙江畔创业,也在这里种下了一个梦,关于牛油果的梦。
陡峭的悬崖峭壁和乱石激流之外,澎湃的金沙江在流经丽江市永胜县涛源镇一段时,江面陡然变宽,水面平滑如镜,少了乱石飞流,多了温柔平缓。这里气候干燥,一年到头少雨,年平均温度20.6℃。“种植牛油果不能超过42度,也不能低于零下三度,这里的温度很合适。”Jonathan Teichroew说。
比利时专家 菲利普:
在云南把花卖到全世界
红掌是什么颜色?如果你的回答是红色,我可以告诉你对,也不对。如果你到过昆明安祖花园艺有限公司的展示温室,你就会明白,红掌的世界是多么的绚丽多彩,红色、粉红色、黄色、绿色,浅蓝色、白色……50多个品种的红掌总会让你目不暇接。在这间温室里,还有100多个蝴蝶兰品种,拉斯维加斯、圣罗莎、香恋博格利……正是它们浪漫的名字。花丛中总有一位辛勤的“园丁”,悉心呵护着这些美丽的花朵,他就是来自比利时的菲利普。
菲利浦是昆明安祖花园艺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在他看来,从事鲜花行业,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不只是对于云南、对于中国乃至全世界来说,花卉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产业,花卉不仅能够装点人们的生活,也能给大家的生活带来愉悦,就像我在这里非常享受这样愉悦的感觉,花卉是人人喜爱的礼物,它能给每个家庭带来美的享受,从事这个行业让我感到非常自豪,也非常荣幸。”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云南人民不会忘记他们的贡献。多年来,云南一直努力为各国人才来华工作提供便利条件和优质服务,在科研环境、创新平台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这些举措带来的便利实实在在暖意直抵外国专家心里。
《高端外国专家专项实施细则(试行)》的相关政策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云南将坚定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可以预见的是,随着越来越多外国专家参与云南的建设,云南发展的步伐也将愈发铿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