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上观
上海积极打造外籍人员便利服务新标杆,着力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
建立营商环境“媒体观察员”共建机制是今年上海市(上海外教招聘)优化营商环境的一项重点工作。为更好发挥各类媒体的宣传报道和舆论监督作用,营商环境“媒体观察员”共建机制近日启动。“媒体观察员”将开展多种形式的营商环境调研,以客观公正的视角反映营商环境实际情况,推动上海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我们也将推出系列文章介绍相关情况。
为进一步提升外籍人员(外籍人才)国际旅行便利,打造入境服务第一站,上海在浦东机场t1、t2和虹桥机场t1部署建设了三个“前置口岸式”外籍人员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已于9月27日全面启用。综合服务中心按照支付、文旅、通信、交通四大功能场景,为入境国际旅客提供服务手册、旅游地图、wifi设备租赁、手机sim卡销售、交通卡销售、外币兑换、零钱包兑换、移动支付以及人工咨询等全方位、全天候的贴心、便利服务。浦东机场t2航站楼的外籍人员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自6月29日试运营以来,共接待业务咨询办理超4.8万人次,获得来自美国、英国、丹麦等多国旅客口头及书面表扬近4300余次,取得了良好的服务成效。来看新华社的报道→
今年以来,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红利不断释放,截至8月底,上海口岸入境旅客总数1089万人次,同比增长117%,外籍人员来沪数量稳步攀升。今年7月,上海签发了全国首张电子口岸签证,入境通关服务持续优化。在做好外籍人员“入境第一站”综合服务的基础上,为更好吸引外资、优化涉外营商环境、促进国际合作和人才流动,切实打通外籍人员在沪工作、生活方面的“小微堵点”,今年上海持续发力推出一系列便利举措,吸引更多外籍人员来到上海、留在上海、融入上海。
打通便捷支付“最后一米”。上海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部署要求,大力推动移动支付、银行卡、现金等多种支付方式并行发展、相互补充。今年4月上海推出《进一步提升支付便利性行动方案》,根据多样化的支付服务需求,推出一系列优质、便捷、高效的服务举措。上半年,上海市各类支付服务主体共为外籍来沪人员提供支付服务超2200万笔、交易金额7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7倍和1.2倍。全市7万台受理终端已支持外卡支付,涵盖“食、住、行、游、购、娱、医、学”八大场景;上半年共发生外卡取现和外币兑换业务75万笔、金额近20亿元。各银行为各类市场主体发放备付找零换零的“零钱包”63万个,现金使用便利度有效提升;“外卡内绑”“外包内用”等移动支付业务在沪共计发生交易近1950万笔、金额23亿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了11.3倍和8.8倍;推动全市16家银行共建成348个重点银行网点,公示中英文开户服务指南,为外籍来沪人员提供简易开户服务,开户办卡效率显著提高;聚焦外籍人员在沪消费场景,推出支付服务指南系列视频,在各大交通枢纽及入境航班上播放宣传,进一步扩大政策知晓度。
助力在沪生活“无障碍”。上海聚焦外籍人员在沪生活便利“小微堵点”问题,切实提升各场景各环节涉外服务水平,全力打通在酒店入住、看病就医、景点预约、交通出行、常用app使用等方面的难堵点。推动全市酒店全面开放外籍旅客线上预约和线下接待,指导中小酒店开展住宿登记;研究推出外籍人员就医身份核验机制,建立数据认证接口,减少线下人工审核流程,并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大力发展国际医疗旅游;推动全市文旅场所开展护照便利化应用改造,优化预约及售票界面双语服务。目前,绝大部分免费a级景区已无需预约,部分文旅场馆如上海博物馆等已针对外籍游客的出行习惯和偏好,进一步放宽预约时限;推出“随申行”app英文版,可查询上海地铁、公交、轮渡的实时交通信息,并支持多种支付渠道;推动鼓励常用生活软件开发企业进一步提升外籍用户在下载、注册、使用手机软件方面的便利度,持续优化双语界面及人工服务。
实现沪上资讯“一网通”。上海持续营造“近悦远来”的友好融入氛围,用心打造涉外资讯一站式服务平台。今年,上海市政府推出9语种上海国际服务门户网站,围绕“欢迎你、帮助你”功能定位,以外籍人员第一视角为导向,打造集“信息发布、办事服务、咨询互动”为一体的一站式、多语种、界面友好亲切、需求定位精准的国际化服务平台。通过集成全市涉外服务资源,为来沪工作、旅游、生活、经商、留学等外籍人员提供全方位、场景化的信息导引服务。重点围绕《上海优化营商环境7.0版行动方案》《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实施方案》等重要涉外政策提供多语种政策解读,助力优化营商环境。配套编印多语种《外籍人员在沪服务手册》,以“上海概览、来到上海、探索上海、服务信息”为主线,提供各类实用资讯信息,并持续更新迭代,在机场口岸、酒店、a级景区和文旅场馆发放,帮助外籍人员快速了解上海、融入上海,成为他们在上海便捷生活的“第二本护照”,广受好评。